"岂能没有?只不过你我还不得而知。他推荐给吴主的鲁肃,前日和少主公会面并做一'榻上对',昨日进宫,少主已经告诉了我大致内容"诸葛瑾道。
“榻上对?”
“是,鲁肃主张三分天下。”
“哪三分呢?”诸葛亮问。
“当然是曹操,孙吴,还有刘表”诸葛瑾说。
“周瑜也是这想法么?”诸葛亮问道。
“不,少主说了周公瑾有自己的方略,不喜欢鲁肃的榻上对,但他也没说周都督的策略何为。据说先主公孙策十分满意周瑜的治国立国之策。”
“大哥,如果吴主要问起,大哥不可赞成鲁肃之对。荆州刘表乃守城之主,非进取之将。他若不死还罢,一旦仙去,荆州立刻易主。故而难成鼎立之势。”
“既然吾弟认为刘表不堪大任,那也来东吴出仕吧。当今天下,曹操堂上文臣武将济济一堂。吾弟若是投曹,前有贾诩荀彧,中有郭嘉等人,就连低位谋臣也都是蒋干这样的名流,何时才能出人头地?不如来东吴,趁着少主招贤纳士之际,我兄弟联手,十年之后,变成诸葛半朝也未可知。”诸葛瑾知道弟弟雄心壮志比自己犹甚,才说出这些话。
不料诸葛亮摇头且面露沮丧:“曹操,刘表我都不会去。亮虽不才,志向韬略未必输于管仲乐毅。屈居人后不能出任首辅的出仕亮不屑为之。”
“既然如此,只有东吴少主是你的贵人了”诸葛瑾道。
“大哥,周瑜文能安邦,武能定疆,家世又高,气度恢宏,威望名声如日中天。又有美姿貌,还有一个倾国倾城的小乔夫人。。他简直是天选之人。唉,既生瑜,何生亮?有周瑜在,亮绝不会涉足东吴庙堂。”诸葛亮一脸落寞:“看来为今之计,只好先回隆中高唱梁父吟。。。躬耕陇亩,待价而沽,再等明主。”
诸葛瑾心中觉得弟弟未免有些托大,但幼弟有此志向,却不好搓其锐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