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许多当时蜀国有名的大将均没有参加这次战役,比如:魏延、赵云、吴懿等,连担任过越嶲太守的马谡也没有参加。
叛军南中四郡,实际上只有三郡叛乱,也就是越嶲郡(叟帅高定)、牂柯郡(郡丞朱褒领太守)、益州郡(益州大姓雍闓、孟获)。
第四个郡,永昌郡在“章武初,郡无太守,值诸郡叛乱,功曹吕凯奉郡丞蜀郡王伉保境六年。”
一直没有参与叛乱,虽然雍闿被东吴任命为永昌太守,但是一直没有能够进入永昌。
虽然叛军的实际兵力没有记载,但是从诸葛亮的战役部署来看——应该是越嶲郡—高定的兵力最多也最强,雍闿、孟获的益州郡部族部队其次,而牂柯郡的朱褒兵力最弱。
诸葛亮的兵力部署是以主力攻击高定的,这说明高定的实力很强。
高定在连续被诸葛亮击败两次后,还有残余部队两千人,这也是史书上唯一对叛军兵力数量的记载。
因此,估计高定军在开战时的兵力有五千人以上。
益州郡部族部队的数量,在孟获带兵增援越嶲郡没有回来的情况下,还能对李恢的迂回部队形成一倍以上的优势,估计其总兵力也在六千人以上。
牂柯郡—朱褒部队一战即被马忠消灭,分析其兵力是比较少的(估计一千多人),而且战斗力不强。
合计,三路叛军兵力大约在一万两千人左右。
另外还有部分南蛮军队并没有参战,因为这些南蛮部族都是相对独立的,互相之间并没有什么统一的指挥。
有一些部族在看到最大的雍闿、孟获部族遭到失败后,就不再参战和抵抗了,至少是暂时不抵抗了。
由于南中地区特殊的民族、地理和气候特点,使得双方的兵力都不可能很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