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拒绝接受中央管控的势力,陈蒨则采取武力讨伐的方式解决。
在平叛将领方面,陈蒨采取“利用割据攻打割据”的方式。如熊昙朗叛乱时,陈蒨派周迪平叛。周迪叛乱时,又派亲信吴明彻督黄法氍、周敷平叛。
外交上:
陈蒨与北齐、北周保持睦邻友好的关系,极力改善了南陈的外部环境,陈蒨也得以将全部精力放到平定国内割据势力上。
由于局势日渐稳定,南陈不仅与北齐、北周交往密切,更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联系,许多国家开始向南陈进贡、接受册封。
………
孙权早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,汉献帝建安五年(公元200年),孙策遇刺身亡,遗命孙权继承其职位。
孙权在张昭、张纮、周瑜、程普等人的辅佐下,统治江东,招贤纳士,镇抚山越,多次率兵击退曹操大军的进攻。
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,孙权与刘备结盟,在赤壁大败曹操军队,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。
建安二十四年(公元219年),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,擒杀刘备部将关羽。
曹丕称帝后,孙权向魏国称臣纳贡,被封为吴王。
曹魏黄初二年(公元221年),蜀汉国主刘备亲率大军讨伐孙吴,孙权命令陆逊率领大军迎击,在夷陵击败蜀汉大军。
孙吴黄龙元年(公元229年),孙权称帝,建都武昌,国号吴。
孙权统治江东五十余年,对内实施屯田,休养生息,兴修水利,发展经济,开拓边疆,但刑法严酷、赋税严重,直到战事减少后赋税政策才有所改善。
对外与魏国、蜀国时战时和,因势而变,维持了孙吴政权的长期稳定。
孙权在军事上略胜刘备,在政治和外交上胜了曹丕,充分显示了孙权随机应变、极纵横捭阖之能事,堪称三国时期第一流的外交家,加强了孙权对江南的统治地位。
政治上:
首先,孙权统领江东后,在内政上立法严峻、刑辟重切、请求宽刑一类的议论,不绝于书。
比如长吏在官,不得奔父母之丧,违者判死刑;违诏无功者,杀;督将亡叛,士兵逃匿,杀其妻、子;图逆不轨者,夷三族;夸大战功者,罪徙边远;公务失误者,行“自坐”之法等等。
在大臣任命上,孙权为了专制权力,不用刚正忠直的肱骨之臣为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