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主公,我下达了命令,随即就翻身上马。
“公瑾,这一场仗由你来指挥!”我毫不犹豫地说道。
众人同样翻身上马,周瑜先是上马,随即就看着我点了点头。
大军开始渡河,先是由马超、庞德、张蚝、姜维、马岱率领的前锋部队,我和周瑜、孙翊一起同行。
紧接着,太史慈、廖化率军渡河,最后是沈庆、傅肜的军队。
周瑜大军全部都有马,整整三万余人,随身携带着粮草物资。
仅仅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,三万余大军全部渡河,然后朝着高平缓缓前进。
高平距离渡口有四十余里,周围是丘陵,只有渡口处可以通行。
而高平距离临泾有六七十里,临泾距离临泾渡口又有三十余里,也就是说两座渡口之间相距百里。
随后,周瑜向高平派出斥候,前往打探军情。
一路上,我和周瑜,以及马家军众人开始讨论起军情来。
周瑜认为,倘若高平还在,秦军又不多,则全军即刻开始奔袭!
倘若高平不在,秦军不多,则大军速速下马攻城!
倘若高平不在,秦军众多,则从长计议!
倘若高平还在,秦军众多,双方正在混战,则不管三七二十一只管上去就打!
总之,接下来立即投入战斗的可能性高达四分之三,因此全军都已作好了战斗准备。
自萧关之战后,周瑜大军便一直在养精蓄锐,休养生息。